16年前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水泥巨頭拉法基,可能不會想到今天退出當初非常看好的北京市場。
拉法基昨天宣布,將旗下位于北京的三家水泥及混凝土公司股權全部賣掉,作價5.07億元,轉而主攻西南市場。業內人士認為,拉法基此舉與西南市場受到重壓有關。
“這與拉法基瑞安重點布局中國西南地區,并加強其在該地區的領導地位發展戰略相一致。”拉法基中國海外控股公司一位高層昨天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接盤者是去年剛剛上市的北京水泥市場龍頭金隅股份(02009.HK),該公司由此獲得了150萬噸的水泥產能和30萬立方米的混凝土廠,從而將其在北京市場份額提高了4%左右。
在此項收購中,拉法基還承諾,在三家公司被收購后,兩年內公司不會從事在北京及天津與金隅水泥構成潛在競爭的任何水泥或混凝土業務,亦不得在京津地區與金隅水泥搶奪水泥或混凝土業務的市場份額及潛在商機。
23日,拉法基與金隅股份簽署相關協議。拉法基賣掉的是北京興發水泥有限公司65%股權、北京順發拉法基水泥有限公司70%股權、北京易成-拉法基混凝土有限公司76.72%股權。
這也是拉法基進入中國市場最早運營的公司。
1994年,拉法基于進入中國市場。起初,該公司繞開了與國內大型水泥公司正面沖突,選擇了區域性壟斷的發展策略,為此首先選擇了北京,試探性地投資了兩個小企業。
“可能是思維不太符合中國,(拉法基)在北京發展并不好。”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昨天接受本報采訪時說。
由于在北京發展受阻,拉法基將目光瞄向西南市場。機會在2005年出現了。這一年,國內水泥業陷入困境。利用這一良機,2005年11月,該公司與香港瑞安建業有限公司共同組建拉法基瑞安水泥有限公司,將西南成片區域納入囊中。
此后,拉法基在西南市場如魚得水。西南市場在中國水泥業是一個特殊的市場,那里受地形條件的限制,市場比較封閉,由于水泥受銷售半徑影響很大,外部水泥要想打入四川,運輸成本很高。因此,西南水泥市場主要被外資、民營企業控制著。
因為“災后重建”,西南市場一下成為水泥市場必爭之地。中國建材(03323.HK)、海螺水泥(600585,股吧)(600585.SH)等國內水泥巨頭開始大舉進入。
“這給拉法基造成了壓力。”孔祥忠說,北京已經不再是拉法基的主要市場,所以舍車保帥成為必然的選擇。
目前,拉法基在中國的水泥年產能達到2400萬噸。拉法基公司上述高層表示,目前,拉法基瑞安在西南地區正在建三條日產5000噸的干法生產線,以及一家新的混凝土工廠,并將于今年年中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