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記食品的股權爭奪戰已經落下帷幕。3月25日,記者從知情人士了解到,最終奪得福記的買主為安徽海螺集團第二大股東海螺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以最高出價6億元獲勝。
福記食品債務深重,而海螺創業并非食品經營企業,因此,該人士認為后者收購福記食品后,極可能對其資產進行處理,然后重新注入資產,以對旗下部分業務完成借殼上市。
月初,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資源主席黃英豪在北京兩會已透露競購福記食品失敗,但隨即表示視機會繼續競購資產。
三進一股權爭奪
去年12月,福記食品臨時清算人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宣布,將以公開投標方式,出售福記資產,隨后引起內地兩大餐飲集團競買。
以香港資源主席黃英豪出面,聯合內地火鍋連鎖店譚魚頭創辦人譚長安組成財團之一,而天行國際第二大股東蔡朝暉牽頭,聯合中式快餐連鎖集團真功夫創辦人蔡達標和華脈無線通信組成另一個財團,開始競購福記食品股權。
此后,市場曾傳出央企中糧集團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中國糧油也參與競購福記食品,隨后被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否認。
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當時很多公司都表示了對福記食品有興趣,但只有譚魚頭財團和真功夫財團先后送交2億港元的定金入圍了競標參選企業,此外還有低調不為人知的海螺創業。
譚魚頭財團和真功夫財團皆以食品經營為主業,收購福記食品既符合公司戰略發展需求,形成業務互補,同時又能借殼上市,可謂兩全齊美,市場普遍認為二者必有其一獲勝。
黃英豪曾公開聲稱,福記食品之所以資金鏈出現問題主要是由于擴張過快,但仍看好福記食品的配送網絡和業務模式,因此會購入褔記全部資產。蔡朝暉當時也聲稱若成功收購福記食品,不會分拆其旗下資產,并表示已經初步準備十億元資金,用作收購及作未來的營運資金。
但在最后出價時,黃英豪陣營出價約兩億元,蔡朝暉陣營出價約五億元,而安徽海螺創業出價約六億元,因此,來自安徽海螺創投最終奪得褔記。
據公開資料顯示,海螺創投是海螺集團及旗下子公司、孫公司的8名高管和7750名職工通過4家工會投資設立,持有海螺集團49%的股權,而海螺集團控股經營海螺水泥、海螺型材兩家上市企業,目前擁有員工3.5萬余人,總資產達515億元,水泥產能超過1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