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廣西柳工集團(下稱“柳工集團”)宣布了“十二五”戰略規劃,到2015年,將實現集團銷售額1000億元,其中上市公司柳工的銷售額為500億元,上述戰略規劃由麥肯錫協助完成。
至此,宣布到2015年進入千億元軍團的國內工程機械公司還有中聯重科、三一重工、徐工集團等3家企業。截至目前,全球工程機械制造商只有美國卡特彼勒和日本小松兩家公司的工程機械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
柳工水泥三年內上市
柳工集團董事長王曉華透露:“今年上市公司已經實現了100億元的銷售規模。未來集團將通過國內外的系列上市、收購、重組,發展完整的產業鏈和產品線,盡快實現‘十二五’銷售目標。”
據悉,除了已有的上市公司柳工,柳工集團正在籌劃旗下的“柳工水泥”三年內單獨上市。
柳工集團總裁楊一川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柳工水泥未來選擇境外還是境內上市,以及融資額,目前還未確定。根據整體戰略,未來集團的作用類似‘孵化器’,條件成熟的裝入上市公司柳工股份中,新的業務板塊考慮進行單獨上市。集團和上市公司之間可以進行資產的無償劃轉。”
上市公司柳工宣布2015年銷售目標500億元,其中建筑機械板塊為150億元,礦山機械板塊為100億元,電工機械板塊為100億元,農業機械板塊為100億元,零部件機械板塊為50億元。
收購、重組是柳工集團實現“十二五”戰略規劃的重要原則。
11月18日,柳工首次進行海外收購,宣布與波蘭HSW公司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同意柳工收購HSW公司下屬工程機械業務單元及全資子公司Dressta(含Dressta的三家子公司)100%的股權及資產,并擁有其全部知識產權和Dressta商標。
上述項目收購價格預計低于公司2009年經審計凈資產4.10780億元的10%,收購項目最終確定的價格達到需董事會或股東大會審議批準標準。
王曉華透露:“此前,我們與波蘭公司進行過多輪談判,雙方有一個博弈的過程。雙方還將就基準交易價格、員工安置、知識產權等,包括未來對收購項目的具體協議條款進行談判。目前我們還在進一步完善收購方案,討論未來的業務整合。”
按照柳工“十二五”戰略規劃,到2015年,上市公司海外銷售將占總體銷售的20%,大約為100億元。
柳工國際營銷事業部總經理黃兆華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今年我們國際業務的銷售額約為20億元,未來我們將重點開拓東南亞、印度、拉美、東南歐等市場。”
實現目標難度較大
在國內市場,公司近幾年加大整體布局,先后建立了天津北部鏟運機械生產基地、安徽起重機生產基地、柳州叉車生產基地,通過收購上海鴻得利重工進入混凝土機械領域。
王曉華表示:“我們看好4萬億投資對機械行業的整體拉動,目前國內新開工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計劃投資總額、在施工項目投資總額增速,都快于固定資產完成投資增速,我們認為機械行業的仍將保持較快增長。”
按照《英國建筑》的排名,2009年全球工程機械百強中,美國的卡特彼勒以181.48億美元排首位,日本的小松制作所排在第二位,徐工排在第九位,中聯重科緊接其后,三一集團排名12位,柳工集團排在20位。
雖然4家中國企業都紛紛拋出了宏偉的藍圖,但實現這個目標難度較大。東北證券分析師周思立認為,“十二五”期間工程機械行業總銷售收入的復合增速預計為17.63%,如果幾家大公司要實現2015年的千億元目標,其未來5年的銷售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必須達到25%~30%之間,高于行業平均增速。
而這4家企業面臨的問題是,目前全球主要的工程機械廠商都在紛紛擴建產能。卡特彼勒、小松等傳統優勢工程機械企業由于其國內市場飽和,未來幾年紛紛將重點放在了中國、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競爭將更趨激烈。卡特彼勒就表示,計劃到2020年,總收入達到1000億美元,2009年其銷售額還只有323.9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