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國家產能過剩的行業和企業,面臨的問題確實很大,要實現湖北‘十二五’跨越式發展的目標,我們在工作思路上要突出創新……”在近日召開的湖北省第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省人大代表、華新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李葉青的發言引起了包括省委書記李鴻忠在內的與會代表關注。
一直以來,水泥企業都被認為是污染大戶。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思路后,李葉青一直在思索,水泥行業如何從“污染型”變成“環保型”?“現代水泥的生產過程和很多廢物處理的過程非常相似,只要在生產線上做改造,就可以把水泥生產的過程變成一個廢物處理的過程。讓水泥成為一個副產品。把水泥這個行業轉變成一個環境服務行業。”
敢于“逆向思維”的創新方式得到了省委書記李鴻忠的肯定。他說,湖北省“兩型”社會建設正當其時,需要更多像華新集團這樣的企業,從思路上、路徑上改革創新,從資源依賴型、環境污染型的發展模式中走出來。
“中國固廢處理處置的未來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超過整個建材市場的空間,前景非常廣闊,東南亞、東歐等都有這種需求。我們希望在‘十二五’期間能將業務不斷擴展。據介紹,去年,華新在國內水泥行業率先采用“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資源綜合利用模式,用廢棄物替代部分能源進行生產,每年約30%能源利用廢棄固體物替代。
這項技術已經成功應用在上海的市政建筑垃圾處理上,目前在武漢、武穴、咸寧等地也開始陸續推廣。
以往每到汛期,長江上游大量漂浮物被洪水裹挾而下,積聚在三峽大壩上游近壩水域,對庫壩區水質以及三峽樞紐運行安全造成極大隱患。去年5月,華新興建日接收處置能力1000立方米的水面漂浮垃圾處置項目,成為三峽庫區的生態“清道夫”。這個項目被國家科技部列入“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示范工程。
目前,作為湖北省首家具備危險廢物處置資格的水泥企業,華新集團處置范圍涵蓋危險廢棄物、廢棄農藥和城市垃圾、污泥、三峽庫區漂流物及粉煤灰、水渣、鋼渣等工業廢渣。
未來幾年,華新集團還將投資10億元,新建20個廢物預處理或協同處置工廠。屆時,這些環保工廠可以帶動與水泥行業相關聯的電力、鋼鐵、化工等企業,形成資源再利用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水泥行業正在努力成為我國建設“兩型”社會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