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在北京召開,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會議。會上,國家主席胡錦濤發表了重要講話。
據介紹,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科技創新”命名如此高規格、大范圍召開的大會。在這場科技盛會中,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三一重工等9家單位,作了典型發言。
作為其中唯一的企業代表,三一重工執行總裁、首席專家易小剛關于“自主創新助推民族工程機械振興”的發言受到代表們的肯定,外界認為這是國家對三一重工行業翹楚地位的另一種認可。
業內人士表示,隨大環境調整而來的是行業洗牌期,但龍頭企業正可藉此進一步與競爭對手拉開距離。易小剛則認為,支撐公司做大做強的,實際上是持之以恒的創新。他說:“三一重工身體里‘流的是創新的血’,正是依靠自主創新,公司在遭遇國家經濟周期時跑贏了行業。”
創新,從多維度發力
剛剛還處于黃金發展期的工程機械行業受到外界的集體圍觀。輿論認為,工程機械行業的發展,集體受益于國家4萬億的拉動,而隨著這一效益的削弱,行業將雄風不再,尤其是近年來在行業內高調增長的三一,被質疑會遭遇重創。
但在市場萎縮的較量中,三一重工依然保持了正增長。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46.8億元,同比增長4.9%。在行業毛利率連續三年下降的情況下,維持了30%的水平,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中金公司日前發布的工程機械2012年下半年投資策略報告預測也顯示,像三一重工這樣的龍頭公司有望實現10%-15%的增長,穩步完成全年預期。
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表示,成績的取得得益于企業通過持續創新,實現了內生型增長,對外部經濟條件的依附減弱,即使是面對經濟周期,也能應對從容。在他看來,三一重工是依靠創新才抓住了市場機遇。反之,如果只在國際工程機械巨頭背后亦步亦趨,就算國家再拿出“四萬億”,這個政策紅利也只能被跨國巨頭拿走。
在當下相對低迷的經濟環境下,三一也在苦修內功以提升企業競爭力。據介紹,2012年被三一視為管理效益年,其著眼點是管理模式的創新,從成本費用的管控,到流程制度的優化,光商務體系,今年預計可節省費用6個億。
三一同時還在持續推進“直銷轉代理”的營銷模式創新,目前已成立170多家代理商,為企業建立了優越的銷售渠道;精細化生產制造方式的創新,進一步提升了產品品質;令人耳目一新的服務舉措,如三一重機的“服務萬里行”、泵送事業部的“一生無憂”、起重機的“救援服務”等,再次引領行業發展,為三一客戶創造了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