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企業之間,企業會被客戶包圍著,似乎親如一家,如魚得水,但這只是表象。8月6日的一個電話,讓本小編產生了一個疑問:企業怎么成了上帝的上帝?
8月6日,煙臺山水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煙臺山水”)一位負責設備維護的趙先生向水泥人網來電,尋求幫助。經過了解我們得知,煙臺山水3年前購買了法國一家燃燒器企業生產的四通道燃燒器,如今燃燒器發生了故障,于是趙先生就致電了這家燃燒器企業,結果,企業負責人以“過保修期”為由拒絕了趙先生的求助。趙先生在百般無奈之下找到了我們尋求幫助,試圖尋求其它企業的幫助。試問,難道產品在過了“保修期”后,企業就沒有提供售后服務的責任和義務了嗎?
成也客戶,毀也客戶
當我們要買某樣產品的時候,我們經常聽到“客戶就是上帝”的說法,之所以把客戶奉為上帝,是因為客戶給商家帶來了利潤。當“上帝”把錢付給商家之后,上帝還是上帝嗎?
通過煙臺山水我們可以看到,“上帝”對于這家法國燃燒器企業來說,已經成了空話,顯然商家已經成了上帝的上帝。
《荀子●哀公》中曾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說,商家與客戶之間的關系亦是如此。成也客戶,毀也客戶,是對商家最好的警告。售后服務不但是企業對自己產品質量的信任,更是企業對待客戶的態度。在商業圈里雖然有“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客戶,客戶如過江之鯽,合則來,不合則去”的法則,但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經濟下,售后服務顯然是任何企業的一張“保障牌”。這家燃燒器企業如此對待客戶,合從何來?未來的客戶又該如何做出選擇?
利潤面前“上帝”靠后
女星無利不被泡,商人無利不起早。通過我們對行業專家和相關技術人員的咨詢,我們了解到了這家預燃燒器企業態度如此惡劣的主要原因在一個“利”字上。“如果給燃燒器換備件的話,費用要遠遠高于維修的費用,而像煙臺山水只需要修,所以簡單的維修燃燒器企業根本賺不到錢,”一家從事多年燃燒器生產的企業告訴記者。
企業追求“利益”沒錯,但這種放棄“售后服務”的做法充分表現出了企業沒有責任心,一個對自身產品都不負責的企業,還能對什么負責?
利益的最大化是每個企業追求的目標,可是,如果企業只是一味的去追求眼前的利益,而犧牲掉了客戶的感受和售后服務,那這樣的利益只會加速企業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