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原國家建材工業局局長王燕謀在《中國建材報》刊文論述“中國水泥工業的轉型升級”時,數度談及海螺對行業的示范貢獻,枚舉海螺改革發展和技術創新等諸項案例。
水泥企業轉型升級必須及時更新經營理念
在當前水泥行業正進入第二次轉型升級時期,有些企業已進一步更新經營理念,實行產品經營、資本經營和可持續發展三者同時并舉,使企業發展更上一層樓。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后,海螺領導層隨即組織全廠干部學習全會“決定”,動員職工樹立資本經營理念,在產品經營的同時開展資本經營。1995年4月利用外資進行老廠改造;1995年7月兼并重組銅陵水泥廠;1997年在香港成功發行H股。資本經營促使企業迅速擴張。
近期,海螺領導層又引領職工樹立可持續發展經營理念,走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發展道路。建立了全國第一個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電裝置、全國第一條水泥廠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作業線、全國第一個水泥廠微風發電場和世界第一條節能減排型日產12000t熟料燒成系統。
推動中國新型干法生產大發展
由于裝備國產化和投資體制等主要問題的解決,在生產企業、設計、科研和裝備企業等單位的統力合作下,1996年和1997年海螺寧國水泥廠和山水山東水泥廠相繼突破日產2000t熟料生產線低投資建設難關;2003年海螺銅陵水泥廠和池州水泥廠先后突破日產5000t熟料生產線低投資建設難關。低投資建設難關的攻克為水泥新型干法在全國普遍推廣鋪平了道路。
在投資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同時,中國資本市場逐步形成并迅速發育壯大。國有企業紛紛建立與資本市場接軌的融資渠道,可自行募集資金用于擴大生產。同時,民營企業快速發展,民間資本積累日益擴大,逐漸成長為投資者。進入21世紀,現代中國水泥工業發展由準備階段開始進入生產大發展階段。
以節約資源和環境友好為目標,開啟第二次轉型升級
水泥行業第二次轉型升級的特征是以節約資源和環境友好為目標,開發新技術、采取新措施,深化調整結構,實現生產方式向更高層次轉變。
海螺銅陵水泥廠建成日處理600t城市生活垃圾等協同處置城市廢棄物作業線成功投產和高效運行,使水泥企業協同處置廢棄物的工作有了良好的開端,在推廣中發揮著重要的示范作用。
開發節能減排型預分解窯燒成系統。2011年年末,海螺蕪湖水泥廠和銅陵水泥廠分別成功投產了日產12000t熟料預分解窯新型干法生產線。生產線燒成系統的預熱器、分解爐、燃燒器和熟料冷卻機等系列設備,按節能減排要求都作了改進。蕪湖廠日產12000t熟料生產線于2011年12月26日完成的72小時達標考核結果是:回轉窯日產量12046t;熟料工序電耗24.63 kWh/t,熟料熱耗2947kJ/kg。 2012年3月19日該生產線實時監測的排放數據為:窯尾粉塵排放濃度25mg/Nm3;NOx濃度500mg/Nm3。應當指出的是,生產線熱耗目前已達較低指標,在今后長期運轉中熱耗還將進一步下降;各種排放指標優異,特別是NOx的排放量遠低于我國國家規定限值的800mg/Nm3,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我國節能減排型預分解窯燒成系統的技術開發已取得重大進展。
開發新能源。2011年12月海螺濟寧水泥廠6×1.5MW微風發電項目的第一臺發電機組順利吊裝完成,2012年3月六臺機組全部投入運行,并入本廠電網用于生產。該項目是利用當地的微風資源開發3.5~20m/s風速的發電技術,為水泥行業可持續發展開辟新的途徑。中國水泥企業利用自己條件開發新能源的工作已經起步。
王燕謀局長呼吁:中國水泥工業轉型升級離不開政府政策的引導和支持。在第二次轉型升級的發展新階段,水泥企業的節能環保技術開發和推廣,不僅為提高企業效益,也是盡社會責任,進一步加強政府政策引導和支持更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