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海螺水泥收于14.28元,微漲0.78%。而在此前的8月21日晚,不懼上交所的匿名批評,被指“借融資平臺倒賣資金價差”的海螺水泥再度頂風作案,其公告稱,擬不超過60億元的公司債融資計劃已通過股東大會批準。
記者注意到,在8月9日上交所發布的《滬市上市公司2011年委托理財和委托貸款情況分析》的報告中曾指出,“某公司剛于2011年5月發行了95億元公司債券,將以1:1的比例分別用于償還商業銀行貸款與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但6月即決定以40億元的自有資金投資期限為1年-2年的理財產品,其債券融資的理由受到媒體質疑。”而海螺水泥去年5月和6月的動作都和上述公司不謀而合。
“我并不認為這是頂風作案,發債是有理由的,且海螺水泥是A+H股,如果真有問題,港交所也不會坐視不理。上半年以來水泥市場持續低迷,海螺水泥不斷籌資應是在為整合做準備。”分析人士表示。
8月22日,記者致電海螺水泥董秘辦,但其工作人員以董秘外出為由拒絕接受采訪。
60億再融資“頂風作案”
海螺水泥上半年業績并不理想,實現營業收入203億元,同比下降8.22%,凈利潤為29.17億元,同比下降51.33%。
但該分析人士認為,海螺水泥業績看起來下降嚴重,其實不然。“下降很重要的原因是2011年上半年是其有史以來盈利最好的季度,按2011年二季度凈利達到37.8億的高點,同比之下今年數據當然不好看。”
根據2011年半年報, 海螺水泥2011年營業收入達487億,同比增長40.99%;凈利116億,同比增長87.8%。
不過高速盈利背后,海螺水泥2008年以來持續大幅度融資,以股票增發、債券發行、項目公司借款等方式融資超過200億元。其中,僅2011年就大舉融資115億。
他認為,大幅再融資為了投向水泥產線整合,“2009年9月多部門聯合下發《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限制新增水泥產能,從那時開始基本除了已開工建設的就不能再上新線,而海螺水泥的特點就是自建產能,因此現在必須考慮整合。”
而對于本次發債融資,海螺水泥則在公告中稱將用于補充本公司流動資金和調整債務結構。但記者從券商研究員處了解到,他們調研后一致認為,海螺水泥現金流情況頗為良好。半年報顯示公司賬上共有貨幣資金58.5億元,銀行承兌匯票56億元,除去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今年來增加30億元,其余短期負債均較為穩定,公司可支配現金充足。
那么,不差錢的海螺水泥為何還不斷圈錢?
“說是補充流動資金也沒錯,因為流動資金你也不知道會用來做什么。”一位深圳券商研究員私下向對記者透露。
事實上,海螺水泥拿再融資補充的流動資金投向理財產品早有先例。據上交所公布的情況,海螺水泥2011年5月發行了95億元公司債券,將以1:1的比例分別用于償還商業銀行貸款與補充公司的流動資金,但6月份即決定以40億元的自有資金投資期限為1年-2年的理財產品。
海螺水泥2011年年報顯示,其40億理財資金已經回收收益9096.54萬,及至2012年6月,最后收到四川信托的收益6392萬,則目前40億理財資金共回收收益1.54億元,由此推算收益率總計達到3.87%。
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海螺水泥2011年40億經營資金用于理財是得不償失,獲得理財凈收益率約為3.85%,明顯低于公司發債利率,導致理財收益無法沖抵公司等額債務的利息。上市公司炒股、理財,將面臨更大雙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