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人網】備受關注的《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12月1日在京正式揭開面紗。
盡管是中國涉海省份中最后一個獲得國家戰略支持,河北依舊難掩興奮。“全省人民歡欣鼓舞!”新晉河北省委副書記趙勇形容。
在這份厚達47頁的《規劃》中,中央不僅在土地、產業、人才和對外開放方面給出了明確的支持政策,亦布局了一些重大產業項目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此外,中央還允許河北沿海地區在若干重點領域開展先行先試:在曹妃甸等新區積極探索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在灘涂和鹽堿荒地利用方面先行先試,統籌城鄉發展、農民變市民方面率先探索。
“《規劃》含金量很高!”趙勇說,“盡管在沿海10個省份里,我們的《規劃》來得晚了一些,但是這正好發揮我們的后發優勢。”
河北沿海地區包括秦皇島、唐山、滄州三市所轄行政區,陸域面積3.57萬平方公里,海岸線487公里,海域面積0.7萬平方公里。
趙勇認為,河北可以有足夠的空間、有足夠的資源,可以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路子來實踐。“因此,這也許變成了我們區別于其他省的一大優勢。”水泥行業人士指出,在河北地區,冀東水泥是當地最大的水泥企業之一,此項規劃,冀東水泥或將成為最大的贏家。
京津冀合作將邁上新臺階
未來發展的特點是“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共生經濟”
“出臺《河北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可以說是完善整個中國沿海地區戰略規劃的需要。”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表示,促進河北沿海地區的發展,“不僅關系到河北全省發展、能夠形成一個帶動全省發展的增長區域,而且關系到京津冀的協調發展,關系到我國沿海發展布局的進一步完善。”
紛擾已久的京津冀合作,毫無意外的出現在《規劃》中——中央給河北沿海的定位之一就是“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誠如趙勇一再提及的那樣,河北沿海的秦皇島、唐山、滄州三市比鄰京津,可以便捷地從京津獲取先進生產要素。
趙勇認為,河北沿海地區未來發展的特點是“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共生經濟”:空間共生——這一區域跟京津是相互融合、錯位發展的,既可以借京津之力,又可以跟京津之間形成不同的發展特點,形成一個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格局;環境共生——同處環境脆弱的渤海,不僅不能破壞環境,相反要通過推進綠色增長,使這個區域真正走出一條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路子;產業共生——重點發展以產業鏈和產業集群為特點的循環經濟,使產業上下游形成相互關聯、相互依存的關系。
對于未來京津冀合作,河北除了在基礎設施上進行對接外,趙勇所提到的大都是服務業——建設若干個都市農業的基地提供農副產品供應服務,在北京周邊建立7個大型養老服務基地,吸引一些北京人過去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