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千業水泥公司大力倡導工業“三廢”綜合利用,強化綜合利用基礎建設,增強廣大員工的環保意識和綜合利用思想觀念。
在生產線建設上,公司堅持以節能、減排、降耗、環保和創效為目標,依托太行山豐富的石灰石資源和焦煤集團內部三個發電廠排放的粉煤灰以及焦作地區豐富的河道淤泥、鐵礦采礦廢渣、脫硫石膏、氟石膏等資源,生產通用硅酸鹽水泥。
焦作市人均耕地只有0.7畝,土地資源非常有限,生產水泥原來需要大量的粘土資源,破壞耕地嚴重,隨著環保綜合利用意識的逐步提高,利用河沙代替粘土生產硅酸鹽水泥,既節約了珍貴的土地資源,又暢通了自然河流,為河道的安全運行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隨著兩條生產線從籌建到相繼投產,千業堅持以構建和諧社會為目的,實現工業“三廢”再利用,既節約了能源,發展了循環經濟,又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主動出擊實現節能環保
利用廢棄的煤礦作廠址,最大限度節約建設投資。千業于2006年開工建設了第一條日產5000噸熟料干法水泥生產線。建設初期,千業選擇了焦煤集團報廢的田門礦舊址作為廠址,在項目建設期間,對報廢礦井做了科學的充填和處理,節約耕地數百畝,節約土地征用費上千萬元。
利用工業“三廢”生產水泥,節約了大量能源。千業水泥屬于資源綜合利用企業,2007年被焦作市評為資源綜合利用先進單位。目前,公司堅持優化水泥和熟料生產配比,在充分利用石灰石資源的基礎上,響應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加大工業“三廢”的綜合利用力度,收到良好的效果。
目前,千業水泥生產普通硅酸鹽和復合硅酸鹽水泥,合理搭配和利用河道淤泥、石灰石采礦廢石、鐵礦采礦廢渣、粉煤灰、脫硫石膏、氟石膏等廢渣,工業“三廢”的綜合利用率熟料占30%以上,水泥占50%以上。單條生產線綜合利用每年消耗工業爐渣15萬噸,粉煤灰12萬噸,脫硫石膏、氟石膏大約10萬噸,河道淤泥32.8萬噸、石灰石采礦廢石30.3萬噸、鐵礦采礦廢渣15.2萬噸,兩條生產線每年綜合利用達到200余萬噸,不僅減少了大氣污染,還變廢為寶,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與焦煤公司電力企業形成緊密聯系,互通有無。水泥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電力資源,千業水泥所用電力來自于焦煤集團坑口煤矸石電站,摻和料使用的焦煤來自幾個電廠排放的粉煤灰。過去電廠要有大型的儲灰壩,要用大型的汽車運輸粉煤灰,現在粉煤灰用于水泥生產,在減少環境污染、占用土地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水泥生產成本。
利用水泥生產余熱再發電,降低了生產成本。為了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發展循環經濟,千業投資7000余萬元,利用窯頭和窯尾的余熱,建設一套總裝機容量為9MW的余熱發電站,通過采用純低溫余熱發電技術和最新環保節能技術,將水泥生產時排放到大氣中的中低溫廢氣回收,進行余熱發電,再將電能用到生產上,形成整個生產工藝的閉路循環。每年將為水泥生產線提供5630萬千瓦時的電量,平均每年節約標準煤2.07萬噸,年節約電費2000萬元。第二條生產線配套建設的9MW余熱發電項目,已經于今年6月初實現了并網發電的建設目標,與第一條生產線余熱發電項目創造了同等的效益。
形成上下左右的循環經濟網絡,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目前,千業正由“資源-產品-廢棄物”的傳統工業模式,向“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新型工業模式轉變。在填補行業空白、創造社會效益的同時,千業實現了焦煤公司產業結構“煤炭—電力—水泥”之間的循環經濟鏈,在自身“水泥—電力—水泥”之間也形成小循環,同時與其他供應、采購企業形成中循環,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堅持綠化、美化、亮化生產廠區。千業狠抓環保建設,外樹企業形象,利用余熱建設了職工恒溫游泳館,通過植樹種草使廠區綠化面積達到30%,既美化了公司環境,提升了公司整體形象,又保障了廣大職工身體健康,促進了企業持續、快速、協調、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