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夏家河子污泥處理廠處理污泥產生的部分沼渣被運至大連小野田水泥有限公司用于生產水泥。昨日,大連東泰有機廢物處理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程告訴記者:“實現大量沼渣代替黏土用于水泥生產,這種厭氧消化與水泥窯綜合利用相結合的工藝在全國是第一家,這樣,污泥處理實現資源化,產生的沼氣、沼液、沼渣都充分利用,實現了‘變廢為寶’。”
夏家河子污泥處理廠是國內第一座污泥處理廠。以BOT方式建設的這家污泥處理廠,選擇世界先進的德國利浦厭氧消化技術,并建成國內最大工業用沼氣鍋爐用于循環加熱系統。每噸污泥(含水率80%)的處理成本僅為135元,遠低于國內其他處理工藝及項目的處理成本。污泥被運至這里后,經過22天左右的厭氧消化處理,就會產生出新的“清潔能源”――沼氣,以及副產品――沼液和沼渣,污泥在這里實現了“變廢為寶”。
污泥經過生物處理后產生的沼渣完全可以替代水泥生產的原料――黏土。劉程告訴記者,每天產生的沼渣作為園林綠化用腐殖土或填埋場覆蓋土加以利用,由于產量大于城市綠化消耗量,加上夏季、冬季沼渣用量明顯減少,用沼渣代替黏土生產水泥,使得污泥廠生產出的沼渣除了綠化,有了更多的用途。
據介紹,以日處理市政污泥600噸計,夏家河子污泥處理廠運行產生的沼氣經提純后,可日供“凈化生物氣(相當于天然氣)”1.1萬立方米,能滿足該市 2.5萬戶居民一天的用氣量。同時,沼液富含豐富的氮、磷,可作為有機肥加以利用,增加土壤的營養,也可經過脫氮除磷后混配至污水處理廠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