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隅股份是國有控股企業,于2009年在香港上市,2011年吸收合并太行水泥后在A股上市,旗下擁有超過100家子公司,主要業務分為水泥、房地產開發、新型建材和物業投資及管理等四大板塊。在公司的四大業務板塊中,水泥和房地產開發是核心業務,2013上半年水泥、房地產開發業務在公司的收入占比分別達到27%和32%,毛利占比分別達到20%和52%。
水泥將受益于華北供給收縮
金隅股份近80%的熟料產能分布在京津冀地區。金隅股份是一家區域性水泥企業,水泥熟料產能基本都集中在京津冀地區。目前公司共有熟料產能約3000萬噸,其中在京津冀地區產能約2400萬噸,占公司總產能之比達到80%。2012年公司在京津冀地區的水泥銷量達到3119萬噸,占公司銷量之比達到88%。公司熟料產能的增長主要集中在2008年以后,通過大規模的收購和自建相結合使得產能快速增長。
公司在北京、天津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河北的市場則較為分散。公司在北京地區的熟料產能400多萬噸,在北京的市場份額達到85%;在天津的熟料產能為170萬噸市場份額約為80%;河北市場則較為分散,公司在當地的熟料產能為1700多萬噸,市場份額占比約為20%。
1、京津冀地區水泥景氣度近兩年底部徘徊
京津冀地區水泥行業景氣度處于底部。我們認為一個地區的水泥價格能夠較好地反映當地水泥行業景氣度情況,從價格走勢上來看,京津冀地區08年以來的較低水平。從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2012年以來京津冀水泥行業表現更為艱難。去年當地水泥業的收入同比下降5%,2013年前9個月略微增長3%。同時京津冀地區水泥業的盈利狀況較差,2012年以來的利潤率處于2004年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
京津冀水泥景氣較差的原因之一:近兩年水泥需求沒有增長,主要下游基建和地產投資增速都較低。2013年前11月京津冀地區水泥需求同比增速僅有0.4%,幾乎沒有增長。實際上今年直到2013年前9個月水泥需求都還是負增長,而2012年全年京津冀地區水泥需求同比下降了7.5%。下游需求方面,2013年前10個月京津冀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15.8%,地產投資增速為6.5%,較全國平均水平分別低4.3和12.7個百分點。從2010年開始,京津冀地區的固定資產和地產投資增速基本就低于全國水平。
京津冀水泥景氣較差的原因之二:產能持續投放,且主要由中小企業進行投放。京津冀最近一輪產能投放高峰從2008年開始,當年熟料產能增速達29%,此后直到2012年熟料產能投放都維持在兩位數的高位。且2008年以來產能釋放主要由中小企業完成,2010年金隅和冀東在京津冀的熟料產能占比為62%,前十大企業占比達到84%。但是到了2012年,金隅和冀東的產能占比下降到50%,前十大企業占比下降到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