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9日,本報報道了《河南鄢陵 :數百畝農田“長出”幾百套洋房別墅》,而現如今,有知情人舉報,被中國科協、財政部2007年掛牌、立碑授予 “"全國科普惠農先進單位 鄢陵縣農場 (萬畝小麥良種)繁育基地"”上又“長出”一座耀眼奪目的水泥廠。
記者調查,上述已經竣工的水泥廠,位于許昌市鄢陵縣張橋鄉馮崗村,名為鄢陵縣陵塔水泥廠。鄢陵縣農場的萬畝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就在這里,而新建起的這個水泥廠就坐落在“萬畝小麥良種繁育基地”。廠院正對公路的外墻根下,有一塊完好無缺的“全國科普惠農先進單位 鄢陵縣農場 (萬畝小麥良種)繁育基地”的黑色大理石字碑,落款是“中國科協 財政部 二零零七年九月”。
在這樣的一塊小麥良繁基地上建水泥廠,其土地是如何審批和供應的呢?鄢陵縣國土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稱,陵塔水泥廠占的這塊地共80多畝,2010年12月,經由許昌市政府批轉省國土廳土地批文, 由一般耕地轉為了建設用地,現在尚未對外“招、拍、掛”,政府仍在收儲中。
而當地知情人否認上述“80多畝”之說,稱“這個廠占地接近400畝,全部是農場的種子田。”
國家部委認證的良繁基地,怎么會是一般耕地呢?一座規模不菲的水泥廠,又怎么能在尚未出讓、政府收儲的國有土地上大興土木呢?該負責人回應本報記者詢問說:“我們真不知道那里還有個中國科協、財政部立的萬畝小麥良繁基地字碑。水泥廠非法占地的事,我們已申請法院執行。”
在項目現場,水泥廠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水泥廠是去年動工開建的,現已竣工,最近就要投產,年產100萬噸。并介紹說,廠老板是個養牛專業戶,姓李,河南周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