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中材祁連山水泥有限公司是中國建材集團“央企援藏、富民興藏”的首個投資項目,擁有國內首創的雙溜井雙平峒系統,也是中國建材海拔最高的水泥企業。近年來,作為祁連山水泥“甘青藏”戰略支點,西藏公司有效平抑區域建材價格,推動行業綠色轉型,成為鄉村振興的典范。

黨建領航:紅色旗幟飄揚世界屋脊
西藏公司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中國建材集團“價本利”理念與高原實際深度融合,打造“六高六線”黨建品牌。三年來,在黨建引領下,公司利潤指標持續攀升,水泥窯磨、煤電消耗、生產成本等主要經濟技術指標持續創造歷史最好水平,榮獲貢嘎縣“彰顯央企擔當、助力鄉村振興”榮譽稱號;收到山南市市委、市政府高質量發展感謝信。公司以“黨建紅”引領“發展紅”,成為雪域高原上的國企改革發展標桿。

科技破壁:高原水泥書寫中國標準
從青藏鐵路的鋼軌基座到貢嘎機場的跑道澆筑,“祁連山”牌水泥以科技之力征服極地嚴苛。西藏公司使用的“祁連山”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祁連山”牌水泥主要用于毛主席紀念堂、北京亞運村場館、青藏鐵路、川藏鐵路、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等國家重點工程。黃河上游的拉西瓦、李家峽、劉家峽、龍羊峽等大型階梯電站全部或部分由“祁連山”牌水泥澆筑而成。面對高原低堿水泥的技術壁壘,西藏公司集結頂尖研發力量,攻克抗凍、耐磨世界性難題,讓“西藏造”水泥托起西藏機場建設。每噸成本降低800元的背后,是打破“高原不能產好水泥”認知的革命性突破,更是將“中國標準”刻印在第三極的壯舉,結束了西藏自治區低堿水泥從區外拉運的歷史,為推動西藏高質量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同心筑夢:漢藏攜手共繪團結畫卷
西藏公司把加強民族團結作為“富民興藏”的應有擔當,以“就業幫扶+文化共融”讓昌果鄉的酥油茶香與水泥廠的機器轟鳴交響成致富曲。西藏公司廣泛招聘當地農牧民,藏族職工占比超20%;通過勞務用工、原材料和產品運輸上下游產業帶動,直接實現當地農牧民轉移就業100多人,間接產生就業和增加收入崗位300多個,每年為農牧民增收6000萬元,每戶每年增加固定收入8-9萬元,對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西藏公司還積極參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通過舉辦漢藏雙語培訓、文化交流活動、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等方式,促進藏漢民族大融合、大團結。山南市“轉移安置就業示范基地”、貢嘎縣“彰顯央企擔當、助力富民興藏”“民族團結示范企業”的牌匾,映照著雪域“石榴籽”緊緊相擁的溫暖光芒。

綠色轉型:打造高原工業生態樣板
西藏公司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兩山”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有效利用礦山海拔坡度大的地形,建成礦山下運皮帶勢能發電系統,每噸石灰石運輸可發電0.6度,年節約成本約100萬元。充分利用光照充足等自然條件,投建1.8MW光伏項目,初步實現“礦山零用電、生產少用電”目標;持續加大清潔生產、安全生產、環保治理、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力度和費用投入,累計投入各類費用1億元以上,實現了“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引領西藏水泥企業綠色、低碳發展,詮釋了“既要金山銀山更要冰峰雪蓮”的生態辯證法。近年來,西藏公司憑借在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利用及綠色生產方面的突出表現,榮獲山南市“無廢工廠”“無廢礦山”和“生態環保”“安全生產”先進企業等榮譽稱號,獲評西藏自治區“綠色工廠”“綠色礦山”。

責任擔當:堅守富民興藏初心使命
西藏公司以“建設一地、造福一方”的初心,始終牢記社會責任,積極為當地建設發展和百姓福祉貢獻力量,在祖國最需要的邊疆,寫下“國之大者”的生動注腳。疫情期間,第一時間為貢嘎縣人民政府捐贈抗疫物資,同時為區內重點建設道路、機場、抵邊搬遷安置等工程供應水泥,確保重點工程水泥不斷供;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地震后,第一時間組織職工捐款捐物,第一時間把救災物資送到災區人民手中;每年定期組織對昌果鄉小學、昌果鄉監測戶開展幫扶捐贈慰問活動。2023年以來,累計上繳利稅2億元,向川藏鐵路、機場項目、水電項目、邊防公路等國家重點工程和國防項目,供應優質高標號水泥百余萬噸,有力支持了國家和西藏重點工程和民生工程建設。
未來,西藏公司將整裝再出發,繼續為地區高質量發展貢獻新的力量。